【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中信证券紧急声明背后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最近不平静。

事情源于3月22日晚深交所的一份公告,公告显示,因联纲光电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回复问询函的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未充分说明,决定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的“看门人”责任。

公告一出,网上甚至出现中信证券“硬刚”深交所的言论。受此影响,3月25日中信证券股价低开,单日下跌4.88%,此后四个交易日股价也是节节走低。

为了消除外界对中信证券的恶意揣测,中信证券于3月28日发布声明,称关注到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严重损害公司声誉,公司保留追究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图源/中信证券官网)

4月1日,中信证券股价迎来回升。

作为一家成立二十多年,拥有丰富保荐经验的券商,中信证券稳坐投行老大宝座。据东吴证券统计,2023年,中信证券无论是市场IPO,还是定增、债券承销均位列市场第一。

然而,2023年年报显示,中信证券营收600.68亿元,同比下降7.74%;归母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降7.49%。特别是引以为傲的IPO主承销项目,2021年完成68单、2022年降到58单,2023年进一步下滑到34单。对应的IPO主承销金额,也由2021年859.22亿、2022年1498.22亿,骤降至2023年的500.33亿。

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即便没有如今的督导风波,在监管政策持续趋严、上市节奏整体放缓的行业背景下,券商“一哥”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硬刚”风波背后,保荐业务受关注

这次刷屏的被保荐企业联纲光电,是一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公司于2023年6月披露招股说明书,后收到深交所三轮问询函。

其中,第二轮问询函中,深交所提出11个问题:包括发行人技术创新性、业务成长性、业绩下滑风险、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实控人家族合计控制98%股份)等。

针对实控人问题,联纲光电在回复中表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以规范运作,并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等情况,同时披露了8家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存在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均高于90%的情形,指出它们均已成功上市。

▲(联纲光电和中信证券对于深交所实控人质疑的回复)

同时,作为保荐方的中信证券,其核查意见也认为联纲光电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

恰恰因为回复内容有“附和”联纲光电的嫌疑,中信证券被一些媒体表述为与后者一起“硬刚”深交所。而深交所也于3月22日深夜发文,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

深交所表示,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近期提交了问询回复,但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为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深交所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中信证券投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将积极配合深交所对联纲光电项目的现场督导工作,及时报送各类相关材料。

现场督导对保荐中介和被保荐企业意味着什么?有投行人士认为,这样一来,联纲光电上市大概率是没戏了。

至于中信证券,财经作家郭施亮告诉市界,现场督导更注重合规性,专业性,强化保荐机构对项目审核的严谨性、可行性,旨在从源头上提升IPO质量。“中信证券是头部券商公司,内部管理与实力背景都是没问题的,相信此波风波会逐步解决。”

实际上除了此次受到关注的联纲光电保荐争议,此前中信证券也曾因保荐业务引来监管方的关注。

今年1月,中信证券就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警示函。经查,证监会发现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按照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中信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此外,中信证券保荐的一家上市公司*ST左江2023年年底被立案调查。经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资料显示,*ST左江于2019年10月IPO,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涨超过800%,被冠以“妖股”之称,其保荐承销商正是中信证券。公司招股书显示,中信证券共收取左江科技新股发行承销及保荐费3018.87万元。

靠投资赚钱,投行承压明显

作为行业龙头,最近两年中信证券的业绩情况又如何呢?

通过查询近五年业绩发现,中信证券业绩在2019年至2021年都处于增长状态。特别是2021年,实现765.24亿元的营业收入、23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用董事长张佑君的话来说,达到公司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中信证券近五年业绩变化情况,单位:亿元。来源/Choice数据)

持续增长之后,2022年,中信证券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当期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归母净利润213.1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92%、7.72%。在此基础上,2023年公司两项指标再次下滑,营业收入600.68亿元,同比下降7.74%;归母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降7.49%。

年报中,中信证券按行业将其主营业务分为几大块: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及其他业务。

▲(中信证券2023年各板块营收情况。图源/公司年报)

先说最传统的经纪业务。2023年市场A股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下滑2%至9921亿元,同时降佣降费改革开启,股票交易手续费整体下调,中信证券也没能避开这轮影响,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8%至152亿元。

尽管从股民手中赚到的佣金在变少,中信证券自己做投资却没少赚。2023年,证券投资业务营收达到194亿元,占比最多,达33%,是五个板块中唯一取得增长的业务,全年录得22.97%增长率,且毛利率也最高,为66.96%。

中信证券在年报中提到,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另类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东吴证券认为,是公司自营持仓固收占比较高,拉升了整体业务收入。

中信证券收入占比排第三的是资产管理业务,该业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及其他投资账户管理。业务的展开一是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来实现,二是通过控股的华夏基金来实现。2023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108亿,增长率为-10.99%,占总营收比重为18%。

最值得关注的是投行业务,也是本轮争议的核心。2023年,中信证券证券承销业务营收625亿元,比上年同比减少26.61%。

其中,债务融资方面,无论是承销债券的数量、还是承销规模均处于同业第一位置。股权融资方面,2023年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40单, 主承销规模人民币2779.13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市场份额24.50%,这种体量仍排名市场第一。

然而将股权融资业务,从IPO和再融资发行两个主要类目来看,2020年至2023年,公司再融资发行表现稳定,主承销规模维持在2200亿以上水平,发行数量也在140家以上;另一大类目IPO则波动较大,2020年主承销金额435.85亿,2021年859.22亿,2022年1498.22亿,2023年又降回到500.33亿。发行数量上,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39家、68家、58家和34家。

▲(中信证券股权融资承销项目情况。图源/公司年报)

熟悉证券市场的人都明白,券商的IPO和经纪业务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所以可以明显看出,中信证券的IPO完成情况,与市场环境呈正向关系。经过2021年和2022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23年全市场IPO规模只有3565亿元,较前两年5426亿元、5869亿元的规模大幅下降。

IPO变难,也传导至投行业务IPO盈利。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在回答IPO承压之下如何应对时,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相关政策,为投行业务带来了增量的业务机会。在活跃资本市场的框架下,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高发展质量,并购业务应该有希望加快发展。

从2024年前三个月的成绩上看,中信证券IPO保荐业务仍然承压。

市界查询东方财富Choice一级市场数据发现,截至4月1日,中信证券年内保荐项目共计77家,整体撤否率为10.39%。其中,IPO保荐项目62家,过会数量仅有1家,为赛分科技。IPO撤否项目有7家,撤否率达11.29%,撤回项目包括认养一头牛、大族封测、辉芒电子等。更有多达41家,于3月31日同一天,同时中止审核。

市界获悉,中止审查是指在IPO审查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企业的审查无法继续进行,例如:当企业涉嫌违法违规并正在接受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调查或侦查时,这将对企业的行政许可事项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该案件尚未结案;申请人被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责令停业整顿等。

▲(中信证券2024年保荐IPO项目撤否情况。图源/东方财富Choice)

▲(41家中信证券保荐IPO项目中止。图源/东方财富Choice)

而2023年同期,中信证券保荐项目共计131家,整体撤否率为3.79%。其中IPO项目83家,IPO撤回4家,撤否率为4.82%。2022年同期,中信证券保荐项目共计59家,整体撤否率为5.08% 。其中IPO项目49家,IPO撤否3家,撤否率为6.12%。

“保荐可能不再是躺着赚钱了,未来中介机构的责任会更加重大,特别是问题项目的问责力度可能会持续加大。”郭施亮最后表示,“中信证券的此次风波,会加强保荐机构的严谨性、专业性,行业合规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作者 | 陈 畅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